果子類
性味、歸經、功能及炮制
性味:鮮者甘、澀、平,無毒;干者甘、溫澀、無毒。1.《本經》:味甘,平。2.《本草蒙筌》:味甘 干蓮子!
澀,氣平寒,無毒。3.《本草再新》:味甘,性微涼,無毒。4.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鮮者甘平,干者甘溫。 歸經:入脾、腎、心經。 功效:清心醒脾,補脾止瀉,養(yǎng)心安神明目、補中養(yǎng)神,健脾補胃,止瀉固精,益腎澀精止帶。滋補元氣。 主治:心煩失眠,脾虛久瀉,大便溏泄,久痢,腰疼,男子遺精,婦人赤白帶下。還可預防早產、流產、孕婦腰酸。 禁忌:中滿痞脹及大便燥結者,忌服。不能與牛奶同服,否則加重便秘。 炮制方法: 1.蓮子肉: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,用溫水略浸,撈出潤軟,剝開去心(另作藥用),干燥。 2.炒蓮子肉:取凈蓮子肉,置預熱炒制容器內,用文火加熱,炒至表面顏色加深,內表面微黃色,有香氣逸出,取出晾涼。
蓮蓬(5張) 成品性狀: 1.蓮子肉:呈半橢圓形,中心有凹槽。外表面棕紅色或黃棕色,肉白色。味甘微澀。 2.炒蓮子肉:外表面顏色加深,內表面微黃色,略有焦斑。 炮制作用: 1.蓮子肉:味甘、澀,性平。歸脾、腎、心經。具有益腎固精、補脾止瀉、養(yǎng)心安神的功能。生蓮子肉性平偏涼,長于養(yǎng)心安神,用于虛煩,驚悸,失眠。 2.炒蓮子肉:炒后有香氣,性平偏溫,固澀作用增強,長于健脾止瀉,補腎固精。用于脾虛泄瀉,腎虛遺精。
營養(yǎng)價值
1.防癌抗癌:蓮子善于補五臟不足,通利十二經脈氣血,使氣血暢而不腐,蓮子所含氧化黃心樹寧堿對鼻咽癌有抑制作用,這一切,構成了蓮子的防癌抗癌的營養(yǎng)保健功能 2.降血壓:蓮子所含非結晶形生物堿N-9有降血壓作用 3.強心安神:蓮子芯所含生物堿具有顯著的強心作用,蓮芯堿則有較強抗鈣及抗心律不齊的作用 4.滋養(yǎng)補虛、止遺澀精:蓮子中所含的棉子糖,是老少皆宜的滋補品,對于久病、產后或老年體虛者,更是常用營養(yǎng)佳品;蓮子堿有平抑性欲的作用,對于青年人夢多,遺精頻繁或滑精者,服食蓮子有良好的止遺澀精作用 5.清心、祛斑:帶心蓮子能清心火,祛除雀斑,然不可久煎。
蓮子圖片(2張)
蓮子芯
簡介
性味:苦、寒,無毒。 蓮子心
歸經:入心、腎經。 功效:清心火,溝通心腎。 主治:熱渴心煩、吐血、心熱淋濁、失眠等癥。 禁忌:便溏者慎用之。 【貯 藏】置干燥處,防蛀。 【制 法】略浸,潤透,切開,去心,干燥。
理化鑒別
(1)本品粉末類白色。主為淀粉粒,單粒長圓形、類圓形、卵圓形或類三角形,有的具小尖突,直徑4~25μm,臍點少數可見,裂縫狀或點狀;復粒稀少,由2~3分粒組成。色素層細胞黃棕色或紅棕色,表面觀呈類長方形、類長多角形或類圓形,有的可見草酸鈣簇晶。子葉細胞呈長圓形,壁稍厚,有的作連珠狀,隱約可見紋孔域??梢娐菁y和環(huán)紋導管。 ?。?)取本品粉末少許,加適量水混勻,加碘試液數滴,呈藍紫色,加熱后逐漸褪色,放冷,藍紫色復現(xiàn)。 (3)取本品粉末0.5g,加水5ml,浸泡,濾過,濾液置試管中,加α-萘酚試液數滴,搖勻,沿管壁緩緩滴加硫酸1ml,兩液接界處出現(xiàn)紫色環(huán)。 ?。?)取本品粗粉5g,加氯仿30ml,振搖,放置過夜,濾過,濾液蒸干,殘渣加醋酸乙酯2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蓮子對照藥材5g,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附錄Ⅵ B)試驗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正己烷-丙酮(7:2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5%香草醛的10%硫酸乙醇溶液,在105℃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。
各家論述
1.《本經》:主補中、養(yǎng)神、益氣力。 2. 孟詵:主五臟不足,傷中氣絕,利益十二經脈血氣。 3.《本草拾遺》:令發(fā)黑,不老。 4.《食醫(yī)心鏡》:止渴,去熱。 5.《日華子本草》:益氣,止渴,助心,止痢。治腰痛,泄精。 6.《日用本草》:止煩渴,治瀉痢,止白濁。 7.《滇南本草》:清心解熱。 8.《綱目》:交心腎,厚腸胃,固精氣,強筋骨,補虛損,利耳目,除寒濕,止脾泄久痢,赤白濁,女人帶下崩中諸血病。 9.《本草備要》:清心除煩,開胃進食,專治噤口痢、淋濁諸證。 10.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鎮(zhèn)逆止嘔,固下焦,愈二便不禁。 11.《綱目》:蓮之味甘,氣溫而性澀,稟清芳之氣,得稼穡之味,乃脾之果也。士為元氣之母,母氣既和,津液相成,神乃自生,久視耐老,此其極輿也。昔人治心腎不交,勞傷白濁,有清心蓮子飲;補心腎,益精血,有瑞蓮丸,皆得此理。 12.《本經逢原》:石蓮子,本蓮實老于蓮房,墮入淤泥,經久堅黑如石,故以得名。為熱毒噤口痢之專藥。補助脾陰而滌除熱毒,然必兼人參之大力開提胃氣,方始克應。若痢久胃氣虛寒,口噤不能食,則為戈戟也。 13.《玉楸藥解》:蓮子甘平,甚益脾胃,而固澀之性,最宜滑泄之家,遺精便溏,極有良效。 14.《醫(yī)林纂要》:蓮子,去心連皮生嚼,最益人,能除煩、止渴、澀精、和血、止夢遺、調寒熱。煮食僅治脾泄、久痢、厚腸胃,而交心腎之功減矣。更去皮,則無澀味,其功止于補脾而已。 15.《重慶堂隨筆》:蓮子,交心腎,不可去心,然能滯氣。 16.《王氏醫(yī)案》:蓮子,最補胃氣而鎮(zhèn)虛逆,若反胃由于胃虛,而氣沖不納者,但日以干蓮子細嚼而咽之,勝于他藥多矣。凡胃氣薄弱者常服玉芝丸,能令人肥健。至痢癥噤口,熱邪傷其胃中清和之氣,故以黃連苦泄其邪,即仗蓮子甘鎮(zhèn)其胃。今肆中石蓮皆偽,味苦反能傷胃,切不可用。惟鮮蓮子煎之,清香不渾,鎮(zhèn)胃之功獨勝,如無鮮蓮,干蓮亦可。
中藥化學成分
含碳水化合物(62%),蛋白質(6.6%),脂肪(2.0%),鈣(0.089%),磷(0.285%),鐵(0.0064%)。脂肪中脂肪酸組成:肉豆蔻酸(myristicacid)0.04%,棕櫚酸(palmiticacid)17.32%,油酸(oleicacid)21.91%,亞油酸(linoleicacid)54.17%,亞麻酸(linolenicacid)6.19%。果實含和烏胺(higenamine)。果皮含荷葉堿(nuciferine),原荷葉堿(nornciferine),氧黃心樹寧堿(Oxoushinsunine)和N-去甲亞美罌粟堿(N-norarmepavine)。